今年市场的风向依旧在不断切换,从ChatGPT到室温超导,火爆的概念股频出,不过行情总是稍纵即逝。而从去年十一月开始,经济复苏预期不断改善,国企概念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字头”,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行情。今天海星君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特估体系”!
2023年开年以来,“中字头”个股大放异彩。“中字头”板块呈现持续上涨行情。按照东莞证券财富通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中证国企和国企改革指数年内涨幅18%左右。18只“中字头”个股股价年内涨幅超30%,其中两只“中字头”个股已经翻倍。


“中字头央企指数”今年以来已经涨了12.04%,而对比沪深两市核心指数的涨幅,无疑是领涨的。

“中字头”为何表现亮眼?
顺周期及大盘价值风格占优
2023年以来,经济复苏预期提前发酵,与内需关联较大的顺周期板块及大盘价值风格开始占优,“中字头”蓝筹股乘势而起
“中特估值体系”催化“中字头”行情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以来,市场也逐步聚焦“中字头”企业的估值重塑,估值性价比高的“中字头”被催化上涨。
运营商走强,带动“中字头”上涨
在数字中国、央国企价值重估等共同催化下,运营商走强,进一步提振市场对“中字头”情绪。
那么问题来了,“中字头”的相关投资机会会是昙花一现还是中长期的红利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央企国企改革的四个阶段:
1978-1992年:扩权让利为主的改革试点;
1993-2002年:制度创新与调结构为主,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三年脱困”等;
2003-2012年:以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为重点,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监管体制完善,针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绩效激励制度等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
2013-2022 年;以混改为核心的全面深化国企改革,2018-2020年“双百行动”全面落实,“1+N”政策体系完善,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攻坚改革难点,标志着国企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机制也从“管经营”向“管资本”转变。
去年国资委2022年5月27日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这份文件首次提出国央企“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的问题;首次认可了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功能;首次如此积极回应了普通投资者的关切;首次提出鼓励将价值实现纳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证监会和交易所相继表态:积极配合央国企高质量发展。“中特估值体系”也将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纳入以ESG为代表的非财务因子,来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国企,进而提振国企估值。
所以“中特估”还能上车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字头”央企当前的估值。

从市盈率来看,中字头央企指数市盈率10.87倍,低于万得全A的17.8倍和上证综指的13.3倍。从市净率来看,中字头央企指数市净率1.19倍,低于万得全A的1.69倍和上证综指的1.36倍。由此可见,“中字头”股票安全边际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投资还需注意买入的时机,切勿追涨杀跌。
本期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想要了解更多投资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