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学生迈开腿让打扑克(14岁少年教室打牌)

105

近日,湖北武汉14岁初三男生因在校与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其家长到学校配合管教。学生母亲在班级门口扇儿子耳光,导致孩子自杀坠亡。杭州市城西中学高级心理教师曹刚表示: “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若多加注意,也许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请家长”遇尴尬

曹刚表示,在工作中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在一所职业高中当班主任,由于是中途接任,师生间了解不充分。当时,班内两名学生早恋,经批评教育后,学生反而因“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相处得更加密切了。于是,曹刚便请男生家长来校沟通, “沟通结束后,没想到男生父亲气势汹汹地一边解腰带一边走到班级门口,把孩子叫出来抡起皮带就抽,男生也不躲,习惯性的任由其父抽打。”整个过程令曹刚目瞪口呆,他回忆, “由于男生父亲并不清楚儿子是与哪位女生谈恋爱,就冲着班里所有女生破口大骂,后来那名女生哭着夺门而出,跑回寝室收拾东西并提出退学。”

事后,曹刚了解到,男生父亲因妻子早年病故,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其父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因腿部有残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装卸兼看管仓库的工作。因为孩子早恋的事,那天特意请了半天假,坐了一个多小时车才赶到学校。也因此,当月80元全勤奖没有了。

因为急于解决学生早恋问题,便忽视了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方式,曹刚表示: “掩面沉思,学生早恋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却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更大伤害。”

一遇问题就“请家长”有必要吗

学生在校期间违规,老师是否有必要请家长,曹刚认为,需要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 “如果学生是受外因干扰的情绪转变问题,持续时间短、没有破坏行为且不影响他人,可以先由老师来解决。”例如,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可先考虑是否与家庭状况有关,还是因知识点没掌握或考试没发挥好。

如果确实需要家长配合,进行家校联动教育,以便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请家长到校沟通时也应谨慎。曹刚介绍: “每次请家长到校沟通,我都会注意沟通方式,思考再三,分析家长能解决哪些问题,请家长能否有效推动实现教育目标。”

曹刚指出,家长来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能更快形成情感支持,觉察情绪状态,更加有利于问题解决。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要巧妙,同时应注意谨慎措辞,避免家长情绪升级。

多角度与孩子沟通

家长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保持客观,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对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先让孩子放下紧张情绪,倾听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给予合理的情绪支持。并且,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我对待这个问题会怎么看”“你觉得从同学角度看这个问题是怎样的”等。

曹刚认为,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自愈能力,暂时给他们一个不完美空间,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文:朱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家庭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