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飞机大战飞行团技能(天天飞机大战43)
用步枪击落美军飞机?这是胡编滥造,博取众人眼球?还是神剧看多了,突发奇想?之前,连笔者自己也不相信,然而,这的确是真实发生的事儿,发生在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绝不是凭空杜撰。用步枪击落美军飞机的英雄名叫赵宝印,志愿军汽车司机。当时,《辽东日报》、《人民日报》和《志愿军前线战斗日报》等新闻媒体均大篇幅报道了此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呢?
1951年1月,志愿军某部汽车3团开进到黄海道新溪郡,负责往“三八"线和汉城方向运输军用物资。我们主角便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汽车兵。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攻占了汉城,黄海道新溪郡紧邻“三八线”,属于我军后方,相对来说会安全一些。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依仗强大的空中力量,不断轰炸志愿军后方的运输补给线。
由于当时志愿军还没有强大的空军和有效的防空武器,面对联合国军队的飞机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只能采取夜行晓宿,或者躲进山洞等规避手段。当时整个志愿军各运输部队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允许用步枪和其它地面武器打敌机,以防暴露目标,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违者军法处置。

这样一来,敌机更加猖獗,有时竟挨着树梢或钻山沟飞行。敌机上的飞行员,经常用手枪瞄准地面目标射击,打死老百姓的狗、牛等家畜,有时竟打死地面上的老百姓。还有些敌兵耍起了空中流氓,竟驾驶飞机追赶地面上的妇女。
1951年2月,赵宝印所在的汽车3团一个班在新溪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敌机的猛烈轰炸,全班13名战士,当场牺牲11名,仅有2人侥幸生还,其中1人轻伤,1人重伤。
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志愿军运输部队外岀执行任务时,一般都是在晚上。同时,部队也有严格的要求:不准抽烟,不准照明,汽车大灯一律关闭,只留下小灯行驶。

一次,赵宝印接到命令,带领两名战士单独执行往前线运输军用物资的运输任务。
赵宝印三人开着一辆运输卡车连夜出发,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生怕遭遇敌机。天快要亮的时候,赵宝印一行三人来到了石边里村附近的山根儿下,眼看着就要到达目的地了。然而,担心什么来什么,一阵轰鸣声由远及近,8架敌机朝着石边里村急速飞来。
见敌机来袭,赵宝印并没有慌乱,沉着冷静地立即带领两名战士迅速将汽车伪装好,三个人立刻躲进了附近的防空洞内。
8架敌机没有搜索到有效目标,胡乱地在石边里村轰炸一气后离开了。
正当赵宝印等人以为警报解除,准备卸掉汽车伪装上路时,又有4架敌机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飞来。赵宝印命令一名战士躲进防空洞,自己和助手曹新仁负责看守汽车。
赵宝印看见前面的空地上有一个凸起的树桩,立即命令曹新仁在树桩上架起步枪,准备战斗。
曹新仁提醒说,部队有命令,不准用步枪打飞机。
赵宝印指了指自己手里的步枪,说,不让打,也得打,有什么责任我承担。说完,立即架起了自己的步枪,对准了敌机。
和以前一样,4架敌机几乎是贴着树梢飞行。敌机很可能是肆无忌惮惯了,也可能是真的没有看见地面上的两名志愿军战士已经举起了步枪,既没有开枪扫射,也没有投弹轰炸。

敌机越来越近,渐渐进入了步枪的射程,赵宝印对准了一架敌机,迎头接连打了7发子弹,曹新仁也一连打了6发子弹。
敌机呼啸而过,赵宝印和曹新仁也立即躲进了防空洞。
很长时间里,敌机再也没有回来过。
见警报已经解除,赵宝印带领着两名战士从防空洞里走出来,开上汽车踏上了征程。

未走多远,迎面来了几个人,将汽车拦下,互相询问得知,这是朝鲜人民军的防空监视哨。对方问赵宝印,是否打过敌人的飞机?
赵宝印如实地答复了他们,没想到,对方十分兴奋,连说了三个“打得好”。随后,朝鲜人民军的防空监视哨将赵宝印等人带到了2公里远的一片空地上,只见一架联合国军队的轰炸机坠落在地上,正冒着浓烟,机身大部分已经烧毁。

这时,赵宝印才知道,刚才他和曹新仁朝着敌机开了那么几枪,竟然真的击落了一架敌机。
原来,敌机超低空飞行,恰好进入到了步枪的射程之内,赵宝印和曹新仁总共才打了13发子弹,却刚好有一发子弹打在了飞行员的脸上,飞行员当场毙命,飞机没人操控,跌跌撞撞地坠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