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孙权无敌阵容搭配图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孙权无敌阵容搭配图表的话题。
曹植的文章写得好,曹丕的政治在学长黑里玩得好,曹冲的智商脱离图表可以称之为大象,曹昂的忠义高能让他的战马让老爹先走。都不错,但是比不上最好的。
但是问阿满,你最能打哪个儿子?
孟德一定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有黄胡子。
黄雪儿是谁?是曹彰。因为胡子是**的,阿满亲切地叫它黄胡子。
文武双全的曹操、文的基因传给了曹植,诈才的因素传给了曹丕、吴,主要注入了曹彰。
当曹彰还是个射手的时候,他的箭术很好。他能够赤手空拳与野兽战斗,将兽人打得体无完肤,却毫发无损。
曹操的仕途虽然被斩断了,但骨子里还是一个书生和政治家。他看不起整天只杀来杀去的贝奥武夫。看到曹彰整天只能拿着枪和棍子跳舞,他很担心,就对曹彰说:“我的儿子,你长得丑,就多读点书吧,就是不会点骑射。”
一番苦心之后,曹操给儿子布置了作业:通读《尚书》《诗经》,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报告。
但这些书认识曹彰,曹彰却不认识。看了几天这些书,我就扔到一边,抱怨:君子要大漠建功,驱逐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蛮夷。看这些书没用。你想让我拿到博士学位吗?“我怎么才能当医生?”曹彰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生,而是汉代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宣传的思想教育家。
如果你不想拿到博士学位,就去打仗吧。确定了曹彰的人生志向领兵出征后,曹操决定不再为难黄旭儿,给他一个机会。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北,也就是现在晋西北、冀西北的乌桓部落造反。曹操跺着脚:曹彰,你不是很会打仗吗?去给我把那孙子剁了。
曹张二话没说,翻身上马,引军到河北前线。乌桓带着数百骑兵和数千步兵,大步往回走。再一次抓住机会,不顾曹操战前不许过河北的命令,继续北追一天一夜,追到乌桓主力,“斩首数千”,从而迫使手中有数万铁骑的鲜卑奎能部落投降,北方边疆苦难暂时平定,解除了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的后顾之忧。
身在长安本部的曹操听说北大姐代他出征,欣喜不已,让曹张去长安报到。曹彰很谦虚,把功劳都给了手下的士兵,“功劳给了将军”,既赢得了民心,又不占功劳。曹操很高兴,爱摸曹彰的黄胡子。这真的是我喜欢的类型。《黄胡子厉害了》。
为了稳定北方战线,曹曹参放心地在汉中与刘备作战。刘备凌的养子刘峰去挑战了。操叱曰:“刘大儿,草鞋滑头,敢让义子打我,吾遣亲子黄绪儿斩汝假子。”
在曹彰到达汉中前线之前,曹操就介入了。刘备义子大战曹操之子的戏码没能上演,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曹操东进洛阳后,把曹彰留在长安,以防刘备追杀。
一次永别长安,竟然是曹彰和曹操的最后一次。孟德到洛阳后,不久病重,急召曹彰来见。但是在曹彰到达之前,阿满闭上了眼睛。
虽然曹彰很能打,也喜欢打仗,但野史里甚至有一件很可笑的事,他用一个漂亮的妃子换了一匹主人死活不肯卖的战马。但是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时势造英雄,曹彰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发挥机会。他只在建安二十三年的取北之战中露过面。大鹏认为这有两个原因。
等到曹彰长大独立,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已经倾向曹丕了。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曹丕受命
曹操一生,最怕灾难,内部不稳。从史料来看,曹彰确实想过皇位。曾问诏曰:“张问玺绶,必有异志。”曹操肯定会对他采取防范措施。如果让曹彰长期带兵出征,兵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很可能会成为他背后的不稳定因素,成为刘备和诸葛亮热切期盼“天下已变”的契机。其实曹操也不敢用曹张。在北伐乌桓之前,曹操就曾告诫过黄旭儿“在家为父子,为人仆为君臣”,让他牢记自己与曹丕的区别。北大胜利后,曹操立即召曹彰到长安,其中有人考虑解除他的兵权。
第二,曹彰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是曹操的亲生儿子,娶了孙权的表妹。那是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左右,曹操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袁绍,避免两线作战,极力拉拢刚刚称霸江东的孙策。他把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把孙策和孙权的弟弟孙贲的女儿许配给曹彰,使之成为秦晋良缘。就这样,曹彰稀里糊涂地成了孙权的侄儿。这个身份摆在这里,曹操总是有点忌讳用。
就这样,无论是曹操死前还是曹丕称帝后,曹彰都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屡遭曹丕怀疑。曹丕称帝四年,曹彰进京见弟,忽死于洛阳。视兄弟为敌的曹丕显然与此有关。
出来吧,总要还的。曹丕在争夺皇位的比赛中击败了曹彰,但他的儿子魏明帝曹操没有孩子。最后把皇位让给了曹彰的孙子曹芳,成为曹魏的第三任皇帝。
五行相生相克对照表最全,五行相生相克图表
五行相生相克对照表最全
干支纪年与五行关系
甲子1924、1984、乙丑1925、1985,海中金
丙寅1926、1986、丁卯1927、1987,炉中火
戊辰1928、1988、己巳1929、1989,大林木
庚午1930、1990、辛未1931、1991,路旁土
壬申1932、1992、癸酉1933、1993,剑锋金
甲戌1934、1994、乙亥1935、1995,山头火
丙子1936、1996、丁丑1937、1997,洞下水
戊寅1938、1998、己卯1939、1999,城墙土
庚辰1940、2000、辛巳1941、2001,白腊金
壬午1942、2002、癸未1943、2003,杨柳木
甲申1944、2004、乙酉1945、2005,泉中水
丙戌1946、2006、丁亥1947、2007,屋上土
戊子1948、2008、己丑1949、2009,霹雷火
庚寅1950、2010、辛卯1951、2011,松柏木
壬辰1952、2012、癸巳1953、2013,常流水
甲午1954、2022、乙未1955、2022 ,沙中金
丙申1956、2022 、丁酉1957、2022 ,山下火
戊戌1958、2022 、己亥1959、2022 ,平地木
庚子1960、2022 、辛丑1961、2022 ,壁上土
壬寅1962、2022、癸卯1963、2023,金箔金
甲辰1964、2024、乙巳1965、2025,灯火
丙午1966、2026、丁未1967、2027,天河水
戊申1968、2028、己酉1969、2029,大驿土
庚戌1970、2030、辛亥1971、2031,钗钏金
壬子1972、2032、癸丑1973、2033,桑松木
甲寅1974、2034、乙卯1975、2035,大溪水
丙辰1976、2036、丁巳1977、2037,沙中土
戊午1978、2038、己未1979、2039,天上火
庚申1980、2040、辛酉1981、2041,石榴木
壬戌1982、2042、癸亥1983、2043,大海水
从此表可以看出,甲子至癸亥60年间,每一个生肖出现5次,并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搭配。比如,甲子年,为海中金,即为金鼠,而且这个“金”是海水中的“金”;又如,丙辰年,为沙中土,即为土龙,而且这个“土”是沙子中的“土”。
六十甲子和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其中一律含五音,总数共为六十的“纳音五行”。对此,古歌有云:( 络)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对于这种“纳音五行”,前人曾解释其搭配原因为:
1、甲子乙丑海中金
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加之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所以说是“海中金”。
2、丙寅丁卯炉中火
寅为三阳,卯为四阴。火既得位,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所以叫做“炉中火”。
3、戊辰己巳大林木
辰为原野,巳为六阳。木至六阳则枝叶繁茂,以繁茂之大林木而生于原野之间,所以称为“大林木”。
4、庚午辛末路旁土
以未中之木,生午未之火,火旺则土于斯而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自物,犹路旁土也。
5、壬申癸酉剑锋金
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宫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诚刚矣,刚则无逾于剑锋,所以名为“剑锋金”。
6、甲戌乙亥山头火
以戌、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所以称作“山头火”。
7、丙子丁丑涧下水 ;
因为水旺于子,衰于丑,由于由旺而衰,难以成江河,所以叫做“涧下水”。
8、戊寅己卯城头土
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所以称为“城头土”。
9、庚辰辛巳白蜡金
金的养地在辰,长生于巳,因其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所以取名为“白蜡金”。
10、壬午癸未杨柳木
木死于午,墓于未,甲木既已死、.墓,虽有天干壬、癸之水相生,终究只能算是柔木,所以说是“杨柳木”。
11、甲申乙酉泉中水
金的临官是申,帝旺是酉,这时金既生旺,水便得力,可是当此方生之际,水量一时还未洪大,所以只称为是“泉中水”。
12、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丁属火,戌、亥为天门,火既炎上,那就土从上生,所以姑称之为“屋上土”。
13、戊子己丑霹雳火
子属水,丑属土,水居正位,而纳音乃是火水中之火,非龙神则无,所以叫做“霹雳火”。
14、庚寅辛卯松柏木
木的临官在寅,帝旺在卯,这时木气生旺,非之比,所以名为“松柏木”。
15、壬辰癸巳长流水
辰为水库,巳为金的长生之地,金能生水,又逢水库,如此则泉源不绝,所以人称“长流水”。
16、甲午乙未沙中金
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败而冠带,金力不足,所以只能称为是“沙中金”。
17、丙申丁酉山下火
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太阳之火到此而光辉敛,所以叫作“山下火”。
18、戊戌己亥平地木
戊为原野,亥为生木之地,由于大木生于原野,非一根一林之比,所以称为“平地木”。
19、庚子辛丑壁上土
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则为泥,所以只得称为“壁上土”。
20、壬寅癸卯金箔金
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羸,加之金绝于寅,胎于卯,所以这时金气无力,名之为“金箔金”。
21、甲辰乙巳覆灯火
辰为食时,巳为隅中,日之将午,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所以比之为“覆灯火”。
22、丙午丁未天河水
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然而水从火出,互根,非银汉不能及此,所以称作“天河水”。
23、戊申己酉大驿土
申在八卦为坤,坤为地,酉在八卦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到坤、兑之上,非浮薄之土可以同日而语,所以叫做“大驿土”。
24、庚戌辛亥钗钏金
金遇戌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当然,所以名为“钗钏金”。
25、壬子癸丑桑柘木
于属水,丑为金库,水方生木,斧金伐之,就好比桑柘方生,便以戕伐,所以被说成为。桑柘木。
26、甲寅乙卯大溪水
寅为东方,卯为东方正位,川涧池沼,由西而顺流向东,所以人称“大溪水。
27、丙辰丁巳沙中土
丙、丁之火冠带于辰,临官于巳,这时火来生土,但未大旺,所以说成为是“沙中土”。
28、戊午己未天上火
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火又复生之,火性本属炎上,这时又逢木库生助,所以喻为“天上火”。
29、庚申辛酉石榴木
申为七月,酉为八月,这时木气已绝,只有石榴之木结果,所以名为“石榴木”。
30、壬戌癸亥大海水
水冠带在戌,临官在亥,这时水力雄厚,非他水可比,所以称作“大海水”。
生肖吉祥物颜色与个人命相配
金命白色
木命绿色黑色
水命黑色白色
火命红色绿色
土命红色
以上解释虽说可通,可是不少地方都很勉强,难以深信。然而古人既已这样说了,加之后人承袭已久,故而也就约定俗成,墨守成规。 正五行和纳音之间的关系,徐子平专用正五行,后来因为用正五行算常常与实际有所出入,于是便用纳音五行作为补充。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它看作是五行为经,纳音为纬。正如《命理探原》所说的那样:“大概看日元之强弱,定用神之得失,皆以正五行为主。若欲补偏补弊,酌盈济虚,又当参看年、月、日、时之纳音。”
八字 : 中国算命的一种。者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四项就有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即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旧俗男女订婚时须先八字帖,也称“庚帖”,或简称“八字”。
[五行注释]:
“五行”见于《尚书》中的“洪范篇”,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从哲学的角度看,古人认为物质世界就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木,木被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五行相克含义:是因天地之性
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地支: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然后根据你出生日子的之一个干支通过下表来查算你的时辰干支:
时辰干支查算表
时间时辰 五行纪日干支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23-01 子/水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01-03 丑/土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03-05 寅/木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05-07 卯/木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07-09 辰/土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09-11 巳/火 己巳 辛巳 癸巳 己巳 丁巳
11-13 午/火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13-15 未/土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15-17 申/金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17-19 酉/金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19-21 戊/土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21-23 亥/水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你的出生日期之一个干支就是你属于何命,来的五行没有哪一个就是缺哪个。
五行和身体的关系:
五行开运养生食物:
木:代表肝,主疏浅。调畅全身机能,帮助循环,通气血水的运行。所有绿色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青豆、葱、奇异果等。上眼皮黑,说明胆汁过旺;休息不好,则伤肝胆,易黑眼圈,造成内紊乱。
火:代表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输分到身体各部分。所有红色食物如:红萝卜、番茄、西瓜、草莓、红椒、枸杞、红枣、螃蟹、虾等。两腮红,心火旺,易便秘。
土:代表脾,主消化。吸收与输送作用,提供身体足够的养料。所有食物如:黄豆、花生、玉米、木瓜、南瓜、莲子、凤梨、杨桃、橙等。面色发黄,脾胃不好。
金:代表肺,主气。有气便可以推动身体运作正常。所有白色食物如:豆腐,白萝卜、薏仁、白、白菜、梨、白芝麻等。肺主皮毛,鼻尖毛孔,肺部功能不好。
水:代表肾,主水。帮助身体调节水分。所有黑色食物如:葡萄、黑豆、海带、、紫菜、香菇、黑荞麦等。肤色暗,眼袋,肾功能下降。
生肖属性
虎,兔,[龙]?春?东方?木?青色
蛇,马,[羊]?夏?南方?火?赤色
猴,鸡, [狗]?秋金?白色
猪,鼠, [牛]?冬?北方?水?黑色
龙[立春],羊[立夏],狗[立秋],牛[立东]
?土?
生肖鉴别
吉美生肖;
兔,龙,蛇,马,羊,鸡
凶丑生肖;
鼠,牛,虎,猴,狗,猪
野外六兽;
鼠,虎,兔,龙,蛇,猴
家内六畜;
牛,马,羊,鸡,狗,猪
阳性生肖;
牛,虎,兔,羊,猴,鸡
生肖;
鼠,龙,蛇,马,狗,猪
十二生肖代号
鼠:国师叛贼神偷叛贼梅花
牛:无帅大将员外大将荷花
虎:大将大王武士都督桃花
兔:玉帝兰花
龙:皇帝状元皇帝皇帝梨花
蛇:宫女才人美女太子竹花
马:太子元帅秀才太子杏花
羊:相将西宫夫人西宫樱花
猴:太监寇王游侠寇王松树
鸡:贵妃歌女贵妃苓花
狗:文官先锋管家先锋
猪:西宫太监商贾太监桂花
牛:东北=二黑
鼠:北方=四绿
虎:东北=二黑
兔:东方=六白
龙:东南=七赤
蛇:东南=七赤
马:南方=三碧
羊:西南=五黄
猴:西南=五黄
鸡:=一白
狗:西北=九紫
猪:西北=九紫
一年四季生肖所在的位置
春天生肖(东方3142):兔、虎、龙。
夏天生肖(南方1930):马、蛇、羊。
秋天生肖(0718):鸡、猴、狗。
冬天生肖(北方01-06.43-49):鼠、猪、牛。
五福生肖:鼠、虎、兔、蛇、猴,[龙]。
六肖(家畜):牛、马、羊 、鸡、狗、猪 。
六兽生肖(野外):鼠、虎、兔、龙、蛇、猴。
两脚的生肖:为禽。 四脚的生肖:为畜。
地基:正月虎,二月兔,三月龙,四月蛇,五月马,六月羊,
天干:正月狗,二月猪,三月鼠,四月牛,五月虎,六月兔,
地基:七月猴,八月鸡,九月狗,十月猪,十一月鼠,十二月牛.
天干:七月龙,八月马,九月蛇,十月羊,十一月猴,十二月鸡.
天地的生肖:
一、天的生肖:兔、马、猴、猪、牛,龙 。
二、地的生肖:蛇、羊、鸡、狗、鼠、虎。
生肖:
一、阴的生肖:鼠龙蛇马狗猪。
二、阳的生肖:牛虎兔羊猴鸡。
单、双画生肖:
一、单笔生肖:鼠龙马蛇鸡猪。
二、双笔生肖:虎猴狗兔羊牛。
三合生肖:鼠龙猴、牛蛇鸡、虎马狗、兔羊猪。
生肖:鼠牛、龙鸡、虎猪、蛇猴、兔狗、马羊
《廿八星宿》:
东方青龙七宿:
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
龙. 猴. 鼠 . 狗. 鸡. 兔. 蛇
南方朱雀七宿:
井木犴,金羊,柳土獐,轸水蚓,翼火蛇,星日马,张月鹿
鸡. 牛. 蛇. 兔. 龙 . 狗. 猴
白虎七宿:
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壁水蝓,觜火猴,昂日鸡,危月燕
虎. 狗. 马. 猪. 猴. 兔. 龙
北方玄武七宿:
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参水猿,室火猪,虚日鼠,毕月乌
虎. 马. 狗. 牛. 羊. 猴. 兔
五行相生相克的精准排肖公式
鼠日:冲马,克羊,破羊,无猴
牛日:冲羊,克马,破猴,无鸡
虎日:冲猴,克蛇,破鸡,无狗
兔日:冲鸡,克龙,破狗,无猪
龙日:冲狗,克兔,破猪,无鼠
蛇日:冲猪,克虎,破鼠,无牛
马日:冲鼠,克牛,破牛,无虎
羊日:冲牛,克鼠,破虎,无兔
猴日:冲虎,克猪,破兔,无龙
鸡日:冲兔,克狗,破龙,无蛇
:冲龙,克鸡,破蛇,无马
猪日:冲蛇,克猴,破马,无羊
五行规律:
金生水?克木 水生木?克火
木生火?克土 火生土?克金
土生金?克水
十二建星与十二生肖.波色
建日:太岁。主狗.鸡.龙.兔(红,绿)中数吉凶参半。
除日:为四利之太阳。主羊.兔.牛.马(蓝.绿)大吉。
满日:为天富,为土,为四利之丧门,为飞廉。
主马.猴(蓝绿)小吉
平日:为三合,为土曲,主龙.狗.牛.羊.鸡(红.绿)
定日:为岁三合,为魁罡显星,为地官,为畜官.
主猪.羊(蓝.绿)
执日:为四利之死.主鼠.虎.兔.猪.马(蓝绿)
破日:为岁破,为大耗。主龙.鼠.兔.鸡(红绿)
生肖的五行属性
金肖猴鸡木肖虎兔水肖鼠猪
火肖蛇马土肖牛羊龙狗
《生肖六畜》阳 为:马 牛 羊 鸡 狗 猪
《生肖野兽》阴 为:鼠虎兔龙蛇猴
春天生肖:虎 兔 龙, 夏天生肖:蛇 马 羊,
秋天生肖:猴狗鸡,冬天生肖:鼠牛猪。
单笔画的生肖:鼠 龙 马 蛇 鸡 猪。
双笔画的生肖:虎猴狗兔羊牛。
红的生肖:马 兔 鼠 鸡。
蓝的生肖:蛇虎猪猴。
绿的生肖:羊龙牛狗。
三合的生肖:鼠龙猴、牛蛇鸡、虎马狗、兔羊猪。
的生肖:鼠牛、龙鸡、虎猪、蛇猴、兔狗、马羊。
两大君王:龙 虎 两人:鼠 猴
美女:兔蛇羊鸡 家臣:牛 马 猪 狗
十二生肖所属时间
01.鼠 12岁(23?01时,三更)
02.牛11岁(01?03时,四更)
03.虎 10岁(03?05时,五更)
04. 兔 09岁(05?07时,六更)
05.龙 08岁(07?09时,七更)
06. 蛇 07岁(09?11时,八更)
07. 马 06岁(11?13时,九更)
08. 羊 05岁(13?15时,10更)
09. 猴04岁(15?17时,11更)
10.鸡 03岁(17?19时,12更)
11. 狗 02岁(19?21时,一更)
12.猪 01岁(21?23时,二更)
名人出生生肖表
鼠:关羽, 苏东坡 ,杜甫, 白居易 ,郑成功 , ,, 莫扎特
牛:柳宗元, 秋墐 , ,王咯宾, 白先勇 ,西, 桌别林
拿破伦 ,安徒生 ,梵谷
虎:屈原, 秦始皇, 张衡 ,唐伯虎 ,李时珍 ,史可罚 , ,琼瑶,
,马可
兔:周俞, 曹呸, 乾隆皇帝, 胡适, 梅艳芳 ,
龙:朱元璋 ,霍元甲 ,王阳名, 蔡元培 ,弘一 , ,李小龙 ,
, 萧伯纳
蛇:项羽 ,孔融 ,陆游 ,吴敬锌, 林则徐, 鲁迅 ,, ,甘地,
马:李世民, , 康熙皇帝, 溥仪, 梅兰芳 ,邓丽君, 周旋 ,
林青霞,
羊:曹操 ,杨贵妃 ,岳飞, 慈禧, 袁世凯 ,徐悲鸿 ,三毛 ,马克吐温 ,
生
猴:武则天 ,韩愈, 耿青, 辛弃疾 ,文天祥, 矛盾
鸡:孔子 ,汉武帝 ,诸葛亮 ,王安石, 郑板桥 ,梁启超 ,周作人 ,泰戈尔
狗:孙权, 玄奘 ,王勃, 徐霞客, 陈嘉庆, ,, 朱自清 ,
阮玲玉, 曹葛, 宁
猪:宋人祖 , ,齐白石 ,张大千 ,将介石 ,闻一多 ,老舍 ,
史怀哲 ,亨利福特
生肖属相年份五行对照表
1、鼠
甲子年生:1924 1984 杜鼠(木鼠)
丙子年生:1936 1996 田鼠(火鼠)
戊子年生:1948 2008 粟鼠(土鼠)
庚子年生:1960 2022 白鼠(金鼠)
壬子年生:1912 1972 狐鼠(水鼠)
2、牛
乙丑年生:1925 1985 乳牛(木牛)
丁丑年生:1937 1997 耕牛(火牛)
已丑年生:1949 2009 水牛(土牛)
辛丑年生:1961 2022 牧牛(金牛)
葵牛年生:1913 1973 牵牛(水牛)
3、虎
甲寅年生:1914 1974 猛虎(木虎)
丙寅年生:1926 1986 俄虎(火虎)
戉寅年生:1938 1998 暴虎(土虎)
庚寅年生:1950 2010 骑虎(金虎)
壬寅年生:1962 2022 乳虎(水虎)
4、兔
乙卯年生:1915 1975 狡兔(木兔)
丁卯年生:1927 1987 野兔(火兔)
已卯年生:1939 1999 家兔(土兔)
辛兔年生:1951 2011 月兔(金兔)
葵兔年生:1963 2023 玉兔(水兔)
5、龙
甲辰年生:1904 1964 降龙(木龙)
丙辰年生:1916 1976 伏龙(火龙)
戊辰年生:1928 1988 天龙(土龙)
庚辰年生:1940 2000 升龙(金龙)
壬辰年生:1952 2012 蛟龙(水龙)
6、蛇
乙巳年生:1905 1965 长蛇(木蛇)
丁巳年生:1917 1977 大蛇(火蛇)
已巳年生:1929 1989 龙蛇(土蛇)
辛巳年生:1941 2001 蝮蛇(金蛇)
葵巳年生:1953 2013 卧蛇(水蛇)
7、马
甲午年生:1954 2022 骑马(木马)
丙午年生:1906 1966 天马(火马)
戊午年生:1918 1978 驮马 (土马)
庚午年生: 1930 1990 兵马(金马)
壬午年生: 1942 2002 种马(水马)
8、羊
乙未年生:1955 2022 白羊(木羊)
丁未年生:1907 1967 病羊(火羊)
已未年生:1919 1979 山羊(土羊)
辛羊年生:1931 1991 野羊(金羊)
葵羊年生: 1943 2003 绵羊(水羊)
9、猴
甲申年生:1944 2004 王猴(木猴)
丙申年生:1956 2022 赤猴(火猴)
戊申年生:1908 1968 山猴(土猴)
庚申年生:1920 1980 芸猴(金猴)
壬申年生:1932 1992 亲猴(水猴)
10、鸡
乙酉年生:1945 2005 水鸡(木鸡)
丁酉年生:1957 2022 斗鸡(火鸡)
已酉年生:1909 1969 (土鸡)
辛酉年生:1921 1981 军鸡(金鸡)
葵酉年生:1933 1993 家鸡(水鸡)
11、狗
甲戎年生:1934 1994 狂犬(木狗)
丙戎年生:1946 2006 ()
戊戎年生:1958 2022 野犬(土狗)
庚戎年生:1910 1970 猛狗(金狗)
壬戎年生:1922 1982 爱狗(水狗)
12、猪
乙亥年生:1935 1995 勇猪(木猪)
丁亥年生: 1947 2007 游猪(火猪)
已亥年生:1959 2022 病猪(土猪)
辛亥年生:1911 1971 家猪(金猪)
葵亥年生:1923 1983 荒猪(水猪)
属相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甲子年、丙子年、戊子年、庚子年、壬子年出世,生肖属鼠,五行属水。
乙丑年、丁丑年、已丑年、辛丑年、癸丑年出世,生肖属牛,五行属土。
甲寅年、丙寅年、戊寅年、庚寅年、壬寅年出世,生肖属虎,五行属木。
乙卯年、丁卯年、已卯年、辛卯年、癸卯年出世,生肖属兔,五行属木。
甲辰年、丙辰年、戊辰年、庚辰年、壬辰年出世,生肖属龙,五厅属土。
乙巳年、丁巳年、已巳年、辛巳年、癸巳年出世,生肖属蛇,五行属火。
甲午年、丙午年、戊午年、庚午年、壬午年出世,生肖属马,五行属火。
乙未年、丁未年、已未年、辛未年、癸未年出世,生肖属羊,五行属土。
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壬申年出世,生肖属猴,五行属金。
乙酉年、丁酉年、已酉年、辛酉年、癸酉年出世,生肖属鸡,五行属金。
甲戌年、丙戌年、戊戌年、庚戌年、壬戌年出世,生肖属狗,五行属土。
乙亥年、丁亥年、已亥年、辛亥年、癸亥年出世,生肖属猪,五行属水。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谓之五行相生;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谓之五行相克。
生肖十二地支五行属性:
子属水,丑属土,寅属木,卯属木,辰属土,巳属火,午属火,未属土,申属金,酉属金,戍属土,亥属水
以上就是与五行相生相克对照表最全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分享。看完五行相生相克图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羽的身世 简介
人物简介
关羽(160?-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三国演义》对其评价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人物事迹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关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161-223年)闻曹操(155-220年)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182-252年)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172-217年)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传》)。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次年正月,与其子关平在建业一起为孙权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便回信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吾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祖(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羽皆是如此。
但关羽更有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能够名垂千古。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这段时,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参考资料:
/view/2275.htm
关羽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其实小说里面对于关羽的武力值的描写没有特别的真实,展开了往细里面写。虽然说斩华雄,斩文良颜丑,过五关斩六将,看起来还有牌面,但其实那些人都是弟弟,颜良文丑除外,颜良文丑确实很猛,但实际上关羽并没有跟顶级武将交流过,颜良文丑只能算是一流猛将。相对于马超赵云,黄忠,魏延,张辽这些人来讲还是差了一点。
关羽能被大家记住,不仅仅是他的武艺,更加是因为他的忠义,在三国演义里面关羽千里送嫂子去见他大哥,在这个过程中还一点事都没有发生,确实是一件很值得被铭记的事情,尤其是曹操那个老硬币,还想办法要把他和嫂子安排在一起,他都忍受了诱惑,主要是那时候他大哥生死未卜,要换个意志力不那么高的人可能就从了,毕竟曹操确实是个真大腿,而他嫂子确实也很漂亮。
想想还真不容易,他大哥刘备,各种扑街来扑街去,他们三兄弟一路风风雨雨始终不离不弃,好不容易有个成家立业的地方,没过多久快活日子他就被人安排了。
仔细想想,如果关羽没有跟刘备,而是转到了曹操,他的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毕竟操某人虽然有时候那啥一点,但是他对于自己人还是蛮好的,而且魏国在三国鼎立时期一直处于强势之外,最后还一统了天下。
但如果真的跟曹操混了,也不会被那么多人铭记吧,也不会成为忠义的代言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拜关羽了。
关羽的身世
关羽生平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字数,虽比同卷张飞(780字)、马超(660字)、黄忠(250字)、赵云(370字)等传的字数要多,但也只有950个字,仍嫌太少,其许多重要史实不详,需要辨析钩沉,以便显示其生平业绩。
关羽是三国蜀汉一员主将,其生卒年不详。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卒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年63岁,故当生于东汉延熹四年(161年)。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起义,刘备在家乡涿县(今河北涿州)聚众起兵时24岁。关羽本河东解县(今山西解县)人,亡命涿县。他与张飞正于此时投靠刘备。史称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可知关羽比张飞年长,而关、张二人又“兄弟事刘备”。古人相知,一般以年长为兄,年少为弟,而且关羽随刘备周旋,“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刘、关皆重儒家伦理,当时并非君臣,若非关羽小于刘备,上述情况似不合当时礼仪。古人以20岁成人加冠,称为“弱冠”,以体未壮为弱,后沿称年少为弱冠,准此,20岁以下皆可称年少。张飞投靠刘备参战,当不会小于17、8岁。那么,关羽比张飞年长数岁,而又小于刘备,他投靠刘备时当在21、2岁左右。若依22岁计算,关羽大约生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左右,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随刘备征战约35年,卒时年约57岁。
刘、关、张三人,关系不同寻常。据史载,刘备“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又说: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离曹营奔刘备时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关羽身亡后,魏国君臣曾料刘备是否为关羽报仇而伐吴?刘晔曾说:“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由上可知,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如同父子兄弟之情深义笃。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刘备在涿县起兵后,从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除安喜尉。关羽为刘备属下,时年约22岁。初平年间(190—193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中,关东诸将“务相兼并,以自强大”。初平二年(191年),河北公孙瓒派田楷、刘备攻占青州有功,以刘备为平原相(职同太守)。关羽为备别部司马,统部曲,时年约29岁。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徐州牧陶谦,刘备救谦,谦益以4千兵,刘备遂去田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剌史,屯小沛(今江苏沛县)。同年十二月,陶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外也”。谦卒,竺率州人迎刘备领徐州。关羽为其部属,时年约32岁。
建安元年(196年)夏,袁述攻刘备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徐州治所),自率关羽等拒术。备败,降于吕布,布以备为豫州剌史。同年冬,袁术遣步骑3万再攻备,布救备。稍后,备势力强大,布反攻备,备败走归曹操,操以为豫州牧。建安三年(198年)12月,刘备从曹操破擒吕布后还许昌。曹操拜刘备为左将军,又拜关羽、张飞皆为中郎将。关羽时年约36岁。建安四年(199年),刘备离曹操东走,袭杀操徐州剌史车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刘备使关羽守徐州州治下邳,行太守事。刘备为豫州剌史,领兵还驻小沛。王忱《魏书》则说刘备以关羽领徐州剌史。刘备曾先后领徐、豫二州牧,极欲控制徐、豫二州,此时既杀徐州剌史车胄,以关羽为徐州剌史,因驻徐州治所下邳,兼行下邳太守事,以便控制徐州,这种可能性较大。关羽时年约37岁。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东征刘备,备败投袁绍。操军攻破下邳,俘关羽,“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同年四月,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操遣张辽、关羽为先锋击良,羽斩良于万军之中。操拜羽为万寿亭侯。关羽时年约38岁。此后不久,关羽从曹营投奔刘备。同年秋,刘备以袁绍非霸业之主,阴欲离去,假以南联刘表为名至汝南。曹操遣大将蔡杨击备,为刘备、关羽等所杀。
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击败袁绍主力后,亲率大军攻刘备于汝南。关羽随刘备南下,依荆州剌史刘表。刘表为刘备“益其兵,使屯新野”。关羽随刘备至新野,时年约39岁。建安七年(202年)秋冬之际,刘表派刘备北上畧地,关羽随军至南阳郡叶县曹操所辖地。曹操派大将夏侯敦、于禁拒刘备军。备与关羽等佯退设伏,大败曹军。关羽时年40岁。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建立蜀国,内修政理,南抚夷越,东联孙权,待机从荆、益两地北伐中原,以实现统一的政畧和战畧方针。关羽时年约45岁。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卒大军南征刘表。刘备由樊城南下,别遣关羽率水军万余人,乘舟船百余般,原准备在南郡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会师。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率轻骑5千日夜急追,并先占领江陵。关羽只好率军济汉水(古称沔水)与刘备军合,恰遇刘琦(表长子)军万余人,同至江夏郡治所夏口(今河北武汉市)。关羽时年约46岁。同年冬,经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回北方,临行派乐进守襄阳,曹仁、徐晃守江陵。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以阻击襄阳南下援军。曹操汝南太守李通救仁,在江陵北面与关羽军大战。李通“下马拔鹿角(古时一种防御工事,把树枝削尖半埋地下,以阻止敌人进攻)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关羽时年约46岁。同年十二月,刘备占有荆州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以关羽为汤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屯驻江北。东汉时襄阳为县,属南郡。当时襄阳为曹军占有,刘备新置襄阳郡使关羽遥领,这种安排显然预示着关羽将担当向北发展的重任。此时关羽约46岁。
建安十四年(209年)12月,曹仁从江陵退守樊城。孙权以周瑜领南群太守,据江陵。建安十五年冬,孙权以南郡资刘备,与其共拒曹操。刘备驻江陵,为关羽向北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建安十五年(210年)至十六(211年)冬,关羽向北徇地,曾先后与曹操所派守将乐进、文聘等战于寻口(今河北钟祥市西南)、荆城(今河北钟祥市汉水东西岸),又与徐晃、满宠等战于汉津(指江陵北汉水下游地区)。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留诸葛亮、关羽、赵云守荆州,自率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关羽时年约49岁。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关羽向北扩地,与曹操襄阳守将乐进大战于青泥。据韩康祖考证认为,以当时军事形势看,青泥不应在襄阳城西北30里之青泥河,而实际上在今湖北钟祥市南,此处距江陵约110公里,距襄阳约90公里。此说当是。此时关羽约50岁。这段时间关羽趁诸葛亮、张飞、赵云在荆州,自己向北扩地,后来北伐时,在襄阳、樊城之南未遇抵抗,可见其向北有较大扩展。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在益州长期攻洛城不下。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偕同张飞、赵云等率兵进益州。至此,关羽全权董督荆州军政事。由此知关羽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关羽时年约51岁。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以刘备已取益州,欲图荆州,遂擅署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关羽将其长吏尽逐走。权派吕蒙督二万余人取三郡,三郡降。刘备率军5万至公安,遣关羽率3万军入益阳(今湖南益阳市)争南三郡。孙权进驻陆口,为诸军节度,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并召吕蒙急还助肃。此时曹操将兵伐汉中,刘备惧益州有失,与孙权和好。双方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关羽时年约53岁。经过此次孙权争夺荆州,关羽深知以荆州为战畧基地向北发展的艰巨性,从而用三、四年时间,一方面,加强荆州东部防御,建筑江陵南城;另一方面,大量积聚军资战具,制造舟船,大练水军,以便待机沿汉水北伐。据《吴录》记载:“南郡(江陵)城失火,颇焚烧军器”。吕蒙偷袭江陵,史言“孙权取羽辎重”。又说:“羽(江陵)府库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前此,文聘曾“攻羽辎查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所有这此表明,关羽在北伐前曾在军用物资上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故北伐五个月而军需不乏。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二月,曹操在邺,其丞相长史王必典兵督许中事。史称:“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见汉祚将移,乃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等谋杀必,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曹魏南阳郡守将侯音率吏民共反,执太守东里衮,“与关羽连和”。关羽时年约56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接着派孟达,刘封等占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从西北沿汉水向东南直达荆州。同年七月,为配合刘备占领汉中后的战畧布署,即打通汉中沿汉水与荆州相连,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以防吴,亲率大军北上攻取襄阳、樊城,以完成将来从宛、洛争夺中原的战畧准备工作。曹操派满宠、于禁率七军助曹仁守樊城。八月,暴雨,汉水平地涨数丈,于禁、庞德等军被淹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操急召徐晃督大军助曹仁解围。又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助阵。徐晃待大军齐集后,在樊城之北与关羽军大战。关羽军主动从樊城稍退,但水军犹据汉水。
十月,正当关心军与曹仁、徐晃军激战之际,吴国违盟,孙权与吕蒙等密谋,乘关羽主力军北上,偷袭公安,将军士仁降。至江陵,糜芳降。关羽闻南郡失守,率轻骑南还。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以陵逊为宜都太守(刘备以西陵即夷陵立)。十一月,蜀汉宜都太守樊友弃郡走,陆逊击降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权以逊为平西将军,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军。关羽至麦城(离江陵约40公里),权先使朱然、潘璋断羽归路。十二月,关羽于襄阳临沮县章乡(今湖北远安县东)被擒杀。时年约57岁。至此,蜀汉荆州军覆灭,荆州三郡归孙吴所占领。
蜀汉后主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时以为荣”。据韩康祖考证,古缪和穆通用,“壮缪”类同岳飞“武穆”。又云:“考谥法,布德执义曰穆”。
(三)名将风采
魏文帝君臣皆称关羽为蜀国“名将”。这种赞誉符合历史真实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曹操最著名的谋士郭嘉称:“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2]魏国名臣程昱也说:“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三国志》作者陈寿云: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世虑臣”。当时人常称誉武将“为万人之敌”,谋臣为“万人之英”。这里“万人”乃多的概数,武将言其武勇胆识、武艺超群;谋臣则言其立国安邦,文武谋畧在众人之上。曹魏谋臣刘晔更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孙吴名臣周瑜称关羽“皆熊虎之将”。吕蒙数称:“关羽实熊虎也”;“关羽素勇猛,既难为敌”;“关羽骁雄”。陆逊称关羽为“当世雄杰”;关羽有“骁气”。这里所谓“熊虎”,虎为百兽之王,熊乃兽中之凶猛者,以此喻关羽乃武将中之佼佼者。所谓“雄杰”、“骁雄”、“骁气”,都是指关羽具有名将的英气、骁勇和风度。总之,上述诸人对关羽的各种称道,表明在关羽身上体现了名将所应该具有的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关羽的名将风采,集中表现在他同袁绍大将颜良的一次战斗中。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北方两大军事集团袁绍与曹操在逐鹿中原时,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袁绍遣大将颜良攻曹操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阻击颜良军。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关羽“望见(颜)良麾盖(指大将征战所乘戎车,设幛麾张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陈寿这段有声有色的记载,将袁曹两军主将对阵时,关羽所表现的雄杰、虎威、骁勇的名将风采形象,活灵活现在读者面前。关羽“剌良”,显然是用长戟或长矛,斩其首是用大刀。长戟、长矛、大刀乃是当时武将和兵士常用的武器。张飞也用长矛杀敌。曹操骁将典韦临战,“但持长矛撩戟”,或“好持大双戟与长刀”。公孙瓒战斗,“自持两刃矛”杀敌。三国稍后,前赵时陇上勇士陈安每战“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远则左右驰射而走”。后赵将领冉闵“攻战无前”,临战“乘赤马朱龙,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
关羽在万众敌军之中,斩上将之头,如此英姿潇洒,从容不迫,以致在后世武将中传为佳话,多以关羽为榜样。如东晋刘遐“忠勇果毅”,“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临坚推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威名甚重”,其部属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勇力过人”,“身经百战”,“时以比关羽、张飞”。刘宋孝建元年(454年)正月,豫州剌史鲁爽反叛,名将薛安都奉命征爽。临战,安都“跃马大呼,直往剌之,应手倒……爽世枭猛,咸云万人敌,安都单独直入斩之而返,时人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陈明彻率大军北伐,攻北齐秦郡(今江苏六合县)。北齐派大将尉破胡率大军10万增援,其前锋兵精,“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惮之”。明彻谓名将萧摩柯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柯饮酒毕,骑马冲齐军,西域胡“挺身出陈前十余步,彀弓未发,摩柯遥掷 铣,正中其额,应手而仆。又斩齐军前锋大力十余人,齐军退走”。北魏杨大眼、崔延伯“为诸将之冠”,号称“国之名将”。大眼身为将帅,常身先士卒,“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上述将领共有13人。他们战斗意气风发,勇猛异常,武艺过人,时人以名将关羽相类,表明关羽战斗作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世武将对关羽的崇拜。
关羽并非只有一般名将英勇战斗的作风,以及武艺超群的素质,而且具有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此点,试以关羽的北伐为例证。关羽在全面负责荆州军政事宜后,为了待机北伐,经过周密考虑,作了三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了防备吴国进攻,大筑江陵城,将其建成内外套城,形成坚固的两道防线。第二、除积聚粮食军用物资外,大造舟船,操练水军,以便北伐时利用汉水步、骑、水军联合作战,以加强战斗威力。第三、联合魏境反曹势力,作为内应,以便北伐时扩大声势。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对许昌少府耿纪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与南阳守将侯音起兵的联合,皆属此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临北伐前,除增兵加强公安、江陵的防备外,又在公安、江陵附近沿江置“屯候”,以便随时侦察吴军功向。实际上,对吴国形成沿江屯候、公安、江陵内外套城四道防线。而且江陵距樊城前线只有180公晨,当时轻骑一日一夜行300里,只需一天多就能赶回。在关羽看来,对吴国的防范,可说是万无一失了。
关于北伐战略战术布署,可以分为五点:第一、这次北伐的战略目标,乃是夺取曹魏在荆州北部的两个据点襄阳、樊城,以便作为将来北上宛、洛的基地;第三、襄阳在汉水与淯水合流处的北面,樊城在襄阳沿汉水上溯的9公里处,两城皆依傍汉水,故决定秋季雨水季节北伐,可以充分利用汉水发挥水师的优势;第三、集中优势兵力围歼襄、樊守军,尤其是曹仁在樊城的主力守军;第四、致函汉水上游的刘封、孟达,请其派兵从西北面支持,使樊城两面受敌;第五、派小股游军北进,威?#123;许昌,以动摇襄、樊守军。
战争开始后,关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亲率大军围曹仁于樊城。曹操先派汝南太守满宠援助曹仁,又遣于禁等七军助仁。八月,暴雨,汉水平地涨数丈,于樊七军和曹仁别部庞德军被水淹没,于禁、庞德避水登高堤上。关羽利用强大“舟兵”,乘大船攻击,四面放箭,战斗异常激烈,从早晨战至日中,于禁势穷投降,庞德被俘杀,共俘曹军3万余人。关羽消灭了于禁援军后,围禁城数重,内外断绝,樊城粮食将尽,危在旦夕。又遣别将围曹仁别帅吕常于襄阳,以阻止其援救樊城,并迫使曹魏荆州剌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
关羽先派游军北上颍川郡郏县(今河南郏县)地区活动,此地离曹魏都城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约75公里,当时轻骑兵一日便能到达。于是,北方震动。十月,弘农郡陆浑县(今河南嵩县北,离洛阳约60公里)民孙狼以吏民反役“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盗,自许昌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曹操“以汉帝在许,近贼”,“议徙许都以避其锐”。经蒋济等劝止。曹操急派徐晃督大军助仁,以解樊围。又派赵俨以议郎参曹仁军事。关羽派别军屯樊城之北五里的偃城,以阻击徐晃援军。徐晃因“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离偃城西北十里的阳陵陂屯营,犹豫不进。曹操又派将军徐商、吕建等助晃。此时,曹魏群情汹汹,皆以为曹操如不亲征,曹仁、徐晃等必败。曹操自洛阳南下,欲亲征关羽,驻军摩陂(在郏县东南)。此处距许昌45公里。曹操驻此,实际上一则为镇慑北方,捍卫都城安全;再则遥控襄、樊前线战事。曹操驻军摩陂后,又接连遣殷署、朱盖等十二军诣晃助阵。仍恐徐晃等军为关羽所破,又密令驻守在居巢(今安徽铜城县南)防吴的张辽军,以及衮州剌史裴潜、豫州剌史吕贡等率军赶救曹仁。当各路援军陆续前至,在樊城北双方一场大战后,军事形势逐渐向对关羽军不利方向发展。关羽当机立断,决定有计划地主动撤退。先从偃城退至樊城北面的围头、四冢屯营,然后又利用汉水舟师撤樊城围,退至襄阳。正当此时,江陵、公安失守。
在五个月北伐战争中,关羽按照预定谋略,利用汉水以步、骑、水师联合作战,重点围困襄、樊,阻击援军,并派游军北上,联合反曹势力,从而使北伐军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曹操先后派满宠、于禁、徐晃、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张辽、裴潜、吕贡等共11人(将领7人,参军1人、剌史2人、太守1人),其中除张辽、裴潜、吕贡等军因关羽撤围未到樊城外,其余8人都参加了樊城战役。于禁七军被关羽所俘3万余人,加上死亡逃散的,当不下4万人,每军在5千人以上。徐晃同夏侯渊以重兵守汉中,夏侯渊战死后,徐晃率重兵屯宛,当不下万人。殷署、朱盖等12军,殷署一军为5千人,其余11军仍以每军5千人计,徐晃、殷署、朱盖等军共约7万人。曹仁、吕常所领樊城、襄阳守军,当不下1万人。曹魏方面,最后阶段守军和援军,总共大约有8万余人。关羽荆州军大约总数5万人,除留守后方外,北伐主力军约有4万余人。以此前后对抗曹军12万,中期以后对抗曹军8万余人。在战斗中,俘降其将领1人,剌史、太守各1人,俘杀其将领1人,消灭曹军主力近4万人。而关羽荆州军无论进攻或撤退,都按预定谋略进行,井然有序,无重大伤亡。应该说,其战绩是显著的。
就北伐整体战局而论,这不是一次寻常的战役,因为曹操亲至摩陂坐镇指挥,调兵遣将,同关羽交锋的将领如曹仁、于禁、庞德、徐晃等都是其手下第一流名将。而且关羽又是在刘封、孟达等援军不到,以寡不敌众,孤军奋战的形势下指挥的这场战役。尽管为此,关羽面对强敌,无所畏惧,既按预先谋略,并发挥其随机应变的指挥能力。在北伐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消灭主力援军时,充分运用水军的优势;围城阻援时派出游军北扰,并利用北方反曹势力;在战局趋向不利时,又主动撤退,因而关羽始终把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战绩。所有这些表明,关羽不但具有真刀真枪实战的非凡本领,而且是一位具有指挥大型战争能力的名将。
关于关羽的败亡,元代郝经曾咏诗说:“关羽祠前重回首,荆州底事到今争”。这里“底事”当指吴蜀荆州借还之争,以及关羽由威镇华夏而顷刻败亡原因的众说纷纭。前者姑且不论,而关羽败亡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五点:一、在襄、樊遭遇强敌,甚至曹操遥控指挥,不能尽快结束战斗;二、后方孙权违盟,亲率超一流统帅吕、陆二人乘机偷袭;三、关羽矜骄凌人,江陵失火烧军器,又严责糜芳,助其临阵投敌;四、刘封、孟达不和,未派援军相助;五、在五个月长期北伐中,前有强敌,后遇偷袭,刘备、诸葛亮竟然始终未发一兵一卒相助。此点千载为人所不解。黄恩彤云:“蜀之君臣,但喜其(羽)胜,不虞其败”。吕蒙、陆逊“用奇兵而蜀不防”。曹操前后共遣徐晃等十二余军以救樊城,“而蜀不闻遣将,增一旅以援羽……岂非失事机也哉”。姚范也说:吕蒙“袭江陵”,陆逊“守峡口以备蜀,而蜀人(指刘备、诸葛亮)当时之疏忽如此。吴人之耽眈于荆州,而忌关羽之成功,不待智者而知,而当时(蜀君臣)若付之度外……蜀之谋士,当不若如是之疏,陈氏(寿)或不能详耳”。黄、姚二人都认为,关羽失败主要责任在刘备、诸葛亮不派援兵,我基本同意此说。
《隆中对》把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忽视了“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顾,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刘备、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以前,对此始终无深刻认识,从而反复同吴国争夺荆州,把蜀军主力10余万消耗在荆州战场,刘备、关羽也为此丧命。故蜀国庞统、法正、赵云,皆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凉和关中,并有吴国为援,如此蜀国形势当会改观。既然刘备、诸葛亮未觉察其战略计划的错误,所以对吴国必全力争夺荆州,毫无思想准备。他们把蜀汉两大战略据点之一的荆州重任,只交给关羽一人担当,以一人之智力,如何能对付魏、吴两大敌对强国。而且,在关羽北代紧要关头,又不给予一兵一卒支援。所有这一切,皆源于《降中对》所包含的错误因素,未据政治形势发展而加以修改。明乎此,再看前述关羽败亡的五条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另外,第一、二、四、五条,皆属客观因素,而非关羽的主观力量所能克服。因此,我认为荆州的失守,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而是蜀国战略方针失误造成的。关羽虽有一定责任,但其忠于职守,以身殉职,应无所非议。
(四)人格魅力
刘、关、张三人情同父子兄弟,并“誓以共死”,后来诸葛亮又加入这个特殊的集团。当时人论及蜀汉兴亡时,总是以这四人为代表。他们的出身和开始所走的道路,虽说不尽相同,秉性也各有别,但在人生和政治道路上却走到了一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说,他们是一批在汉末战乱当头,忧国忘家,振济苍生的仁人志士。也就是说,他们是一批共赴国难的同道者。这个“道”就是削平群雄,平息战乱,重建统一繁荣的国家政权,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正是这个崇高的政治目标,使他们聚结在一起,饱经风雨,而牢不可破。因此,从这个生死与共的集团行为出发,并结合关羽的个人言行,才能对其人格魅力有深切的认识。
刘备的文武才略,当时人评价极高。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又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备)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郭嘉、程昱也说:“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周瑜、鲁肃皆认为刘备“天下枭雄”。广陵太守陈登称: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当时群雄逐鹿中原,刘备在他们心目中声望颇高,且深受尊崇。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卒,刘备推让袁术。广陵太守陈登曰:“公路(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北海相孔融也劝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敢,悔不可追”。可见他们都认为刘备忧国忘家,乃治乱之主。陈登等遣使告袁绍云:“州将殂殒,生民无主……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袁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刘备助曹操败亡吕布后,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国,“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建安四年(144年),当刘备离曹营依袁绍时,绍亲自去邺二百里,迎接刘备。史载:“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归刘表,“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这些霸主何以为此敬重刘备?我想除了他的才略外,其躬行仁义,为人心所归,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刘备少时师事同郡大儒卢植。植少与郑玄同师通儒马融。当时人曾说:“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范晔在《后汉书·卢植传》赞曰:“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君子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这是说,卢植身处乱世,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违背忠义。卢植不仅品学兼优,而且“深达政宜”,“才兼文武”。他先后任太守、侍中、尚书、北中郎将等军政要职,业绩卓著。刘备有幸在少年时代投身到卢植这样一位志、学、才气俱臻上乘的名师门下,所受儒家思想熏陶教诲,对其一生影响不可低估。刘备后来在领豫州和徐州牧时,“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见,治乱之道悉矣”。刘埙《隐居通议》卷24称:“此数语甚伟,非唯可见先主君臣论治之懿,亦因是知先主与元方、康成周旋,固有得于儒学之论,岂止专于武略而已哉”:元方父陈寔及弟季方,皆有盛名。陈寔“德冠当时”。陈登曾说:“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父子”。郑康成“经传洽熟,称为纯儒”。他整理儒家著作,“括囊大典, 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康成在诫子书中反复强调:“勗求君子之道”,“以近有德”;“显誉成干僚友,德行立于已志”。孔融深敬康成,称其为“仁德之正号”。通过卢、陈、郑三大名儒的教诲,使得儒家
好了,今天关于“孙权无敌阵容搭配图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孙权无敌阵容搭配图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