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欢乐的氛围越来越淡,今天是周一,大部分工作者已经回到职场。
昨晚,两个孩子先后对我说:“妈妈,明天早上七点半叫我起床,我要继续执行寒假计划!”听到这话,我很欣慰,但没有过多期待。
毕竟,这十天他们的作息已经打乱,受大人影响,十一点以后才睡,九点多才会醒。
我的起床时间也从五点半推迟到七点半,今天也是如此。一睁眼我就赶紧起床,去履行自己昨天的承诺。
当时我心里想的是:“他俩能不能起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答应他们的事我要做到。”
这个想法现在想来,基于两层含义:
第一、我更关注自己的言出必行。
第二、孩子能否言出必行,是他们的事,我没有干涉或想用他们的计划去控制他们的想法。
当我在卫生间洗漱的时候,两个孩子陆续起来。这比过年期间他们的起床时间整整提前了两个小时。
看到他们晃悠到卫生间门口,我惊喜地说:“哇!你们真起来啦!好厉害啊!”
他俩听完,顿时精神不少,脸上都露出笑容,很有成就感的模样。
现在九点多,我收拾完厨房开始码字,两个孩子早已在各自房间学习十几分钟了。
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两个孩子能达到现在这个状态我很知足。如果你们想让孩子拥有计划意识,想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生活内容,可以看看我的心得分享,或许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培养孩子计划意识
一个人要会做一件事,首先要知道有这件事。当我们从不做计划表,也从不给孩子灌输计划的概念时,孩子是无法走出第一步的。
因此,想让孩子有计划意识,首先需要我们将其呈现给孩子。
我第一次给孩子做假期计划表,大概是2019年(因为电子版内容被他们改的无法溯源,纸质版收藏的表格最早是2019年)。
那一年,我女儿上一年级,儿子上三年级。放假第一天,我将他们带到电脑前,打开Excel表格,开始引导他们说出假期想做的事、要做的事和计划完成的时间,然后一项项输入到表格里,在和他们达到一致意见后,打印出来,贴到醒目位置。
我大概带着他们做了两三期,然后两个孩子就提出自己做的想法。一直到现在,2024年的寒假计划表,是他们主动提出要做,也是他们独立完成的。
(二)不要幻想一蹴而就,遇到问题及时调整
如果是你经常做计划的人,可能引导孩子会很顺利。如果你很少做计划,那么最初带着孩子一起做计划时,难免会有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做完以后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幻想一蹴而就。
在第一次做计划的时候,要允许自己不完美、孩子的想法不完美、做出的计划不完美。
千万不要想着做到万无一失,才去打印才去执行。因此,很有可能计划表做了好几天,还无法让人满意。
要先做出一版大家觉得还可以的计划表,然后先按照内容执行起来。当执行两三天后,发现某一项不太合适、完成不了或与现状违和,就回到电脑前,和孩子一起把这项内容修改掉,然后再打印出来,继续执行。
这叫“纠偏”。
我们要有纠偏的勇气,也要有纠偏的能力。而且,这项能力在孩子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都会对他有帮助。
这几年,我们做过任务表,也做过时间表。
2024年的寒假,女儿做的就是时间表——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制定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儿子做的是任务表——每一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逐一列出,对完成的具体时间没有要求,完成哪项就在哪项下打对勾。
这些都是他们摸索出来的觉得适合他们的计划方式。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很少干涉。
(三)计划表是为了让孩子充实地安排假期,它不是我们控制孩子的工具
一个孩子想主动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对他有正向价值。比如:能带给他们快乐,能让他们获得成长,能得到家人的赞扬,能获得掌控感和成就感……
可是,如果父母把这些正向价值都抹掉呢?他还会喜欢吗?
如果他兴致勃勃地做出一个计划表,我们却开始按照表上的每一项去约束他们,控制他们,在他们做不到的时候,用奚落、打击的语言批评他们,比如:
“你自己制定的计划就是这样,为什么不按照计划完成?”
“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你还能做到什么?”
我们一旦这样去控制、去监督的话,孩子对计划表就会越来越抵触,越来越深恶痛绝。他们会认为,如果他们没有制定这个计划,就不会被父母如此嘲笑,也不会有这么大压力。
下一个假期,他们还会主动制定假期计划表吗?
大概率不会了。
因为人们愿意反复做的事,一定不会是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事。
所以,父母要抱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用“正向强化”的方法鼓励孩子执行计划。
何谓“正向强化”?
就是我们的眼睛只专注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忽视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当我们看到他做到了,就马上给予认可和赞扬。当他们没做到的时候,我们假装看不见,不批评不否定不嘲笑。
由此给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让他们一直维持对计划表的热情,并在不断做到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和自信。
当这件事给孩子带来的都是正向价值,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你学会了吗?
——END——
作者:皓月长歌。
原创不易,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