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科技排名前十(军工公司排名)
这是很不像的两个人:一名德国律师,雅利安人,出生于1907年,逝世时92岁;一名犹太少女,出生于1929年,终年16岁。
他们却又有些相似:他们都在大时代中的人、他们善于观察、他们反纳粹、他们为人类幸福的未来努力、他们留给后世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哈夫纳7岁,他与同伴们沉溺于战争游戏中,对这些孩子来说,战争是遥远的,是每日战报上报道的敌军被俘人数、击落敌机总数,人们从战争中得到精神依靠,战争是一场国家大戏,振奋人心、刺激万分的国家大戏,这些孩子在而立之年时,正好碰上二战之初,而幼时战争对他们的影响也一一体现了出来。

安妮只过了十多年的平静生活,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她们全家和温达安一家躲在一栋办公大楼的密室里,靠着好心荷兰人的帮忙暂时逃离身为犹太人所需面对的悲惨命运,她的内心并不平静,多半是因为与家人不睦、看不惯密室成员的作为,但她从未抱怨,也不忘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充实自己,密室中其他成员其实也是如此,虽然偶有摩擦,在危急时刻大家仍团结一致,他们相信,战争终会结束,且终点已近。

身为雅利安人,哈夫纳不必担心人身安全,但他认为希特勒是个幼稚的浑球,哈夫纳有犹太朋友,他帮助他们逃离德国。不久,纳粹控制一切,迫害犹太人变成法条,最高法院也沦陷了。哈夫纳参与报纸编辑,在不会被彻查的范围内尽量抨击纳粹,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被纳粹蹂躏的人们,即使这远远不够,他还是展现出许多德国人没有的高贵情操。
身为犹太人,安妮只能躲起来,他们听广播获得外界讯息、他们照样庆祝生日和降灵节,如果他们不必成天提心吊胆、不必为防范办公室内的人起疑心而不开水龙头、不冲马桶、不必听飞机炸弹隆隆隆和轰轰轰的声音、不必一直待在密室内,那真算是一种不错的生活。在纳粹人多势众的压力下,反纳粹的人们在帮助犹太人也得小心翼翼,一家顶多容纳两三人,被盖世太保抓到等于没命,尽管如此,在战时仍能看到未被蒙蔽的高尚灵魂。

哈夫纳和许多初级文官被送到军事驻地接受“世界观教育”,进而他们培养出“同志情谊”,战争中重要的催化剂,同志就是个人的良心,让人失去面对自己的机会、让人别无选择,在大伙讨论德国为何会在马恩河会战战败时,话题渐渐延伸至“如何赢得这场战争”,一切显得合情合理,只要将德国年轻人放到适当的环境,这些反纳粹的家伙都会慢慢显露本性,因为国家社会主义触动德国人的天性,换言之,纳粹轻易地感染群众,使之为希特勒效命。
安妮和其他人在密室中生活,即便身处险境,他们仍感谢自己还有活下来的机会,她写道:“如果上帝让我活下去,我会让世人听见我的声音,我会走进世界,为人类服务!”,安妮甚至想着,他们实在不该吃那么多东西,那些钱应该留下来在战后帮助儿童。她知道自己身为犹太人而被迫害,仍以身为犹太人为荣。在盟军登陆且捷报频传时,他们是那样雀跃,却因某个该死家伙的告发,在密室中的八人被捕,温达安先生死在毒气室,与他们同住的牙医杜瑟尔因疾病和劳累而亡,安妮和姐姐玛格特因生病而死在集中营,她的妈妈和温达安夫人因劳累而去世,温达安夫妇的儿子彼得在死亡行军后倒下,不久,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

在面对挑战时,德国人民集体颓丧、投降,给了纳粹控制德国的机会,进而制造出人类史上最惨重的战争。
六千多万人在二战死亡,其中有六百多万犹太人。战后,奥图‧弗兰克,安妮的父亲,密室中唯一生还者,授权出版安妮的日记,他不断对年轻人传达一句话,摘自《安妮日记》:尽管发生这一切,我还是相信人性本善。
但我们能一直保持善良吗?在面对良心时毫不羞愧?在看到不公不义时挺身而出?或者,至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们都知道战争的后果,历史汨汨流动,有过多少次血流成河,我们都知道,相同的事却仍会不断上演,战胜的确带给民族和国家荣耀感,那么怎样才是胜利?人们似乎非得在同类相残中证明自己。军武科技的确能代表国力,有人为武器着迷,不可否认我也喜欢看战机、航母的介绍和军武科技排行榜,但说穿了,那些都是杀人的工具。
珍惜生命不是懦弱,战争没有赢,只有两败俱伤。
昨天已经推荐了《安妮日记》,今天推荐这个德国律师哈夫纳的《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吧,想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别错过↓↓↓
(完)
推荐阅读:一个少女在性方面的探索,与加速走完的青春期——未删节安妮日记
本文由红小岩谈古论今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